全城7x24小时免费上门,您的生活服务帮手
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地板打蜡

一块六坐5公里, 自动驾驶的‘白菜价’能烧多久?

发布日期:2025-05-28 06:15:11 浏览:37375

清晨7点的武汉街头,李女士用萝卜快跑叫了辆自动驾驶车去上班。5公里路程,结算页面显示1.6元——比街边买瓶矿泉水还便宜。

这不是特例,在北上广等12个城市,自动驾车的计价牌正以“摧毁式”低价搅动市场:8公里4.3元、12公里5元、甚至出现0元的“地板价”。

但撕开这层糖衣,实际收费暗藏玄机。有用户账单:平台显示的“1.08元/公里”实为多重折扣叠加后的结果。

真实计费收费规则实际上比网约车还多出不少,平均约3元/公里,与普通网约车价差缩小至30%。

而自动驾驶车的按摩座椅、环绕音响也成了新卖点。有乘客赞扬说:花5块钱就能享受40分钟的“移动头等舱”。这让不少乘客对自动驾驶网约车性价比以及舒适度都格外满意

2024年自动驾驶行业融资总额达260亿元,但73%的资金涌向百度、Waymo等头部企业,腰部公司融资额同比暴跌58%。

这种分化在补贴策略上尤为明显:萝卜快跑通过“硬件零毛利”模式,将车辆成本转嫁给车企产业链;Waymo则用56亿美元新融资,在旧金山推出“前5单免费”的拉新战术。

“补贴究竟还要烧多久?”

回看网约车历史,滴滴花了7年才结束补贴战,而自动驾驶背负着更重的硬件投入。当萝卜快跑持续扩张开通新城,当小马智行与车企合推10万元级量产车,行业已走到临界点——要么用规模摊薄成本,要么被成本压垮在黎明前。

深夜11点,广州黄埔大道仍有萝卜快跑车辆在空驶。这些亮着顶灯的无人车,既是技术革命的见证者,也是商业博弈的参与者。

当乘客为1.6元的车费惊叹时,或许该问一句:这场“白菜价”狂欢,究竟是谁在替我们支付账单?